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弘治皇帝一看到王承裕的文章便有定論,京中其他官員自然也作出準確的判斷。
這裏面的緣由,不僅僅是王承裕的文章寫的好。還因為掌握著輿論的文官集團和衛所利益並不緊密,以及報紙在信息傳播上遠超這個時代的犀利。
四月初五的清晨,真理報第二期如期發行。
在這兩天的時間中,呂紀先呂禦史確實又組織了一批人手寫文章反駁王承裕的觀點。他有魏國公府提供的錢財,有老牌禦史的身份,組織一批文人並非難事。
但是,也僅限於此。
第二期的真理報上,頭版頭條是吏部尚書馬文升的文章。他讚成在京師、天津衛搞試點。
這是張昭親自到吏部上門約稿的結果。對於這些朝堂大佬們而言,寫篇文章於他們和喝水差不多。
接下來則是李閣老的得意門生,戶部郎中徐貴的文章。
王小娘子當日還發愁文章的事,在李閣老隱晦的表態之後,其門生、故舊自然要搖旗吶喊。外加意識到報紙在輿論上優勢的職業噴子們(言官)紛紛投稿。
真理報第一期的第四版上附有投稿方式和投稿地址。第二期的稿件根本不用愁。
呂紀先等人的文章都在第三版。
結果,可想而知。
身兼總編的王絮雪,用筆名“木蘭”寫一篇鼓吹廢除衛所好處的豆腐塊文章。之所以是豆腐塊,因為文言文的文章都很簡短的。科舉八股文基本都只有幾百字。這不像白話文,需要用很大的篇幅描述。
而“木蘭”這個筆名,取自“花木蘭”。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。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亦有巾幗不讓須眉的蘊意。
四月五日的真理報在發行後,在京中進一步引起極大的轟動。街頭巷尾,茶鋪酒肆、青樓會館俱是討論廢除衛所的議論聲。
蓋因,京中有很多衛所。太宗皇帝時期,設有七十二衛所拱衛京師。除開天子親軍外,比如錦衣衛就是衛的編制。其他的衛所約七八十萬人都在此次革新之列。
出朝陽門外沿官道而行半裏,便是一處略顯繁華的集市。並非所有的進京人士都帶著貨物,非得由崇文門進京城。從通州而來的官道直通朝陽門。
這條道路上自然需要有歇腳、喝茶、吃飯的地方。而京城居,大不易。城外也會匯聚出消費的地點。
集市中的一間早點鋪子裏,湯玄策坐在店鋪外支起來的桌子上吃著豆腐腦、油條。
耳邊全是議論在京中搞試點廢除衛所的話語。
“都說要搞試點,要改革,到底怎麽改?咱們京中的情況,和寧夏、固原兩鎮又不一樣。這衛所的土地啊,早就被瓜分殆盡。王老大人再清直也追不回來。”
“不是說王老大人是前吏部天官王少傅的幼子嗎?”
“那頂什麽用?現在不僅是土地的問題,關鍵是那些有著軍籍的士卒這幾代人繁衍下來,子孫早就在京中開枝散葉,各自謀生。誰還願意回去種田?”
湯玄策穿著帶半舊的直裰,袖口都磨起邊,大口的喝著豆腐腦。心裏微微一笑。
真理報第二期,本來只準備發行1000份,但是昨天上午供不應求,京中權貴派人到報社求購。昨天又緊急加印了2000份。總共銷售出3000份。
他的這份工作得以保住。而報紙大賣,也令他看到一絲改變人生、生活的希望。
作為報社的編輯,每個月二兩銀子,中午、晚上報社有食堂管飯。飯菜普通,但是相比於他在國子監的苦逼生活,卻要好上太多。國子監發的那點口糧夠幹什麽?
湯玄策喝著鹹鹹的豆腐腦,都感覺到味蕾上似乎有點甜。
這年頭,糖是奢侈品,等閑難得吃到一口。而醬油、鹽、姜、醋、蔥花這些調料還是常見的。
他知道為何匯聚著幾十家食檔、酒店、客棧的集市這裏,吃個早餐都能聽到議論廢除衛所聲。原因是,真理報社就在集市南半裏外的大院中。
在這裏吃早餐的,不是守著在這裏等消息的大戶奴仆,就是落魄文人,想要去報社投稿或應聘,博一個揚名的機會。
“現在京中輿論都已經在討論任何廢除衛所,和安置的問題。反對廢除衛所者的論調已經不構成威脅啊!”
湯玄策心裏思緒一閃,幾口將豆腐腦喝完,付了五文錢,拿著半根油條,邊走邊吃,到占地一畝的報社前正好吃完。剛進大門,門房的瘸腿漢子熱情的道:“老湯,快去正廳裏見張相公。他等著你的。”
這瘸腿漢子是新軍營在西北戰場上活下來的老兵。領撫恤,退伍。不想回老家種地,由新軍營的後勤部安排工作。
湯玄策微楞一下才反應過來“張相公”是誰,新軍營的老兵們這麽喊,指的是新秦伯。他心猛的一下提起來。新秦伯是何等地位?高高在上。
他一個窮酸監生,雖然在給新秦伯府上做事,但兩人的世界差距太大啊。新秦伯找他,這為的什麽事?
…
…
張昭這段時間都在幫王小娘子把關真理報。倒不是在看稿件。稿件有王小娘子、編輯在看。
現在真理報還沒到稿件過多,需要編輯盡力篩選的地步。第一期時稿件偏少,第二期時稿件也才剛剛夠。
更何況,張昭準備在第三期時再做改變:變成三開,六個版面。實在是京城這場關於是否廢除衛所的討論很激烈。真理報也因此而大賣。
張昭把關的是報紙排版、題頭、各種瑣事、決斷王掌櫃報上的事,還有去找重臣們要稿子。
四月六日的上午,張昭在西苑門口再次匯合朱厚照、崔元、劉瑾三人,帶著朱厚照到真理報社去參觀。
真理報社位於城東一裏外,購買的一個富商的大宅改造而成,占地一畝。鑒於此時京城外和郊區沒兩樣,報社的印刷工廠還有擴張的空間。
張昭依舊讓王掌櫃著手處理此事,把這棟大宅後面的荒地、田地買個幾十畝。不管是囤地,還是擴建印刷工廠都可以。
“大用今天休假。其他人對報紙不感興趣。所以,咱家跟著小爺出來。”
劉瑾跟著張昭往真理報社裏走,和張昭說著話。報社的庭院裏,古樹參天,在夏初時頗顯得幽靜。
朱厚照換著富家子弟裝束,穿著青色綢緞長衫,束著玉帶,腰懸玉佩,興沖沖的東瞧瞧、西看看。
“張昭,這就是能控制輿論的真理報?怎麽看起來這麽冷清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裏面的緣由,不僅僅是王承裕的文章寫的好。還因為掌握著輿論的文官集團和衛所利益並不緊密,以及報紙在信息傳播上遠超這個時代的犀利。
四月初五的清晨,真理報第二期如期發行。
在這兩天的時間中,呂紀先呂禦史確實又組織了一批人手寫文章反駁王承裕的觀點。他有魏國公府提供的錢財,有老牌禦史的身份,組織一批文人並非難事。
但是,也僅限於此。
第二期的真理報上,頭版頭條是吏部尚書馬文升的文章。他讚成在京師、天津衛搞試點。
這是張昭親自到吏部上門約稿的結果。對於這些朝堂大佬們而言,寫篇文章於他們和喝水差不多。
接下來則是李閣老的得意門生,戶部郎中徐貴的文章。
王小娘子當日還發愁文章的事,在李閣老隱晦的表態之後,其門生、故舊自然要搖旗吶喊。外加意識到報紙在輿論上優勢的職業噴子們(言官)紛紛投稿。
真理報第一期的第四版上附有投稿方式和投稿地址。第二期的稿件根本不用愁。
呂紀先等人的文章都在第三版。
結果,可想而知。
身兼總編的王絮雪,用筆名“木蘭”寫一篇鼓吹廢除衛所好處的豆腐塊文章。之所以是豆腐塊,因為文言文的文章都很簡短的。科舉八股文基本都只有幾百字。這不像白話文,需要用很大的篇幅描述。
而“木蘭”這個筆名,取自“花木蘭”。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。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亦有巾幗不讓須眉的蘊意。
四月五日的真理報在發行後,在京中進一步引起極大的轟動。街頭巷尾,茶鋪酒肆、青樓會館俱是討論廢除衛所的議論聲。
蓋因,京中有很多衛所。太宗皇帝時期,設有七十二衛所拱衛京師。除開天子親軍外,比如錦衣衛就是衛的編制。其他的衛所約七八十萬人都在此次革新之列。
出朝陽門外沿官道而行半裏,便是一處略顯繁華的集市。並非所有的進京人士都帶著貨物,非得由崇文門進京城。從通州而來的官道直通朝陽門。
這條道路上自然需要有歇腳、喝茶、吃飯的地方。而京城居,大不易。城外也會匯聚出消費的地點。
集市中的一間早點鋪子裏,湯玄策坐在店鋪外支起來的桌子上吃著豆腐腦、油條。
耳邊全是議論在京中搞試點廢除衛所的話語。
“都說要搞試點,要改革,到底怎麽改?咱們京中的情況,和寧夏、固原兩鎮又不一樣。這衛所的土地啊,早就被瓜分殆盡。王老大人再清直也追不回來。”
“不是說王老大人是前吏部天官王少傅的幼子嗎?”
“那頂什麽用?現在不僅是土地的問題,關鍵是那些有著軍籍的士卒這幾代人繁衍下來,子孫早就在京中開枝散葉,各自謀生。誰還願意回去種田?”
湯玄策穿著帶半舊的直裰,袖口都磨起邊,大口的喝著豆腐腦。心裏微微一笑。
真理報第二期,本來只準備發行1000份,但是昨天上午供不應求,京中權貴派人到報社求購。昨天又緊急加印了2000份。總共銷售出3000份。
他的這份工作得以保住。而報紙大賣,也令他看到一絲改變人生、生活的希望。
作為報社的編輯,每個月二兩銀子,中午、晚上報社有食堂管飯。飯菜普通,但是相比於他在國子監的苦逼生活,卻要好上太多。國子監發的那點口糧夠幹什麽?
湯玄策喝著鹹鹹的豆腐腦,都感覺到味蕾上似乎有點甜。
這年頭,糖是奢侈品,等閑難得吃到一口。而醬油、鹽、姜、醋、蔥花這些調料還是常見的。
他知道為何匯聚著幾十家食檔、酒店、客棧的集市這裏,吃個早餐都能聽到議論廢除衛所聲。原因是,真理報社就在集市南半裏外的大院中。
在這裏吃早餐的,不是守著在這裏等消息的大戶奴仆,就是落魄文人,想要去報社投稿或應聘,博一個揚名的機會。
“現在京中輿論都已經在討論任何廢除衛所,和安置的問題。反對廢除衛所者的論調已經不構成威脅啊!”
湯玄策心裏思緒一閃,幾口將豆腐腦喝完,付了五文錢,拿著半根油條,邊走邊吃,到占地一畝的報社前正好吃完。剛進大門,門房的瘸腿漢子熱情的道:“老湯,快去正廳裏見張相公。他等著你的。”
這瘸腿漢子是新軍營在西北戰場上活下來的老兵。領撫恤,退伍。不想回老家種地,由新軍營的後勤部安排工作。
湯玄策微楞一下才反應過來“張相公”是誰,新軍營的老兵們這麽喊,指的是新秦伯。他心猛的一下提起來。新秦伯是何等地位?高高在上。
他一個窮酸監生,雖然在給新秦伯府上做事,但兩人的世界差距太大啊。新秦伯找他,這為的什麽事?
…
…
張昭這段時間都在幫王小娘子把關真理報。倒不是在看稿件。稿件有王小娘子、編輯在看。
現在真理報還沒到稿件過多,需要編輯盡力篩選的地步。第一期時稿件偏少,第二期時稿件也才剛剛夠。
更何況,張昭準備在第三期時再做改變:變成三開,六個版面。實在是京城這場關於是否廢除衛所的討論很激烈。真理報也因此而大賣。
張昭把關的是報紙排版、題頭、各種瑣事、決斷王掌櫃報上的事,還有去找重臣們要稿子。
四月六日的上午,張昭在西苑門口再次匯合朱厚照、崔元、劉瑾三人,帶著朱厚照到真理報社去參觀。
真理報社位於城東一裏外,購買的一個富商的大宅改造而成,占地一畝。鑒於此時京城外和郊區沒兩樣,報社的印刷工廠還有擴張的空間。
張昭依舊讓王掌櫃著手處理此事,把這棟大宅後面的荒地、田地買個幾十畝。不管是囤地,還是擴建印刷工廠都可以。
“大用今天休假。其他人對報紙不感興趣。所以,咱家跟著小爺出來。”
劉瑾跟著張昭往真理報社裏走,和張昭說著話。報社的庭院裏,古樹參天,在夏初時頗顯得幽靜。
朱厚照換著富家子弟裝束,穿著青色綢緞長衫,束著玉帶,腰懸玉佩,興沖沖的東瞧瞧、西看看。
“張昭,這就是能控制輿論的真理報?怎麽看起來這麽冷清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